我过去发表文章没有阻力,现在,我接触到意识形态就知道有阻力,包括我在自己工作的单位都有阻力,写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不容易发。
如果以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为基础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其后果很可能是经济的进一步过热。第五,中国存在严重的价格扭曲。
我在过去一再强调,中国作为一个人均收入列世界100名之后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该成为世界的第三大资本净输出国。我相信,没人希望重复上世纪80年代"价格闯关"的错误。当然,在一两年之后,中国面临通货收缩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关于这种可能性这里不详细讨论。如果大家一心一意的进行股票交易,忘掉了真实经济,如果企业热衷于把资金用来投资股票,而不是投资实业,那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远景是非常令人担心的。但在当前,我觉得投资过热导致经济过热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但这些企业一般是制造业企业,进行金融投机的能力和动机应该是有限的。真正关心3%升值预期的大概主要是中国企业。因此对欧洲来说,如果对美贸易顺差减少,对东亚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肯定也会减少。
根据标准普尔评级公司8月28日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美国房地产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2%,是该公司自1987年开始公布美国房地产价格指数以来的最大跌幅。前面已经说过,从欧洲流向美国的国际资本是目前最大的一个资本环流,但是欧洲人吃了美国次债的亏以后,还会像以前那样大量向美国放钱吗?恐怕不会了,这样一个最大的资本净流入来源就会萎缩。规避内外部紧缩双碰头 从2007年下半年直到2009年,是中国本轮投资周期内所形成的大量产能集中释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内投资需求可能显著下降,而产品供给则会出现大幅度增长,从而改变2003年以来的总供求格局,使生产过剩矛盾显露得更加明显。其次,从世界的贸易结构看,美国对欧洲和东亚地区都是逆差,东亚对美国和欧洲都是顺差,而欧洲对东亚地区是逆差,但对美国是顺差。
2000年以来,日本为了提振本国经济,把利率水平降到接近于零,引发了在日元与世界其他主要货币之间的套息交易,由此扮演了一个全球资金供应商的角色。所以在9·11以后,美联储迅速把基准利率从6%降到1%,把制造财富效应的战场转移到房地产。
例如根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联合会8月30日公布的报告,德国5~7月工厂与设备订单较去年同期增加18%,其中国内和国外订单分别增加9%和23%。影响中国出口贸易 去年一季度,净出口占中国GDP的比例是4.5%,今年一季度上升到7.7%,二季度进一步上升到9.1%,如果剔除净出口贡献的增长率,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就只有8.4个百分点,而不是上半年实际的11.5%了,可见,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多么重要的拉动作用。实际上,最近爆发的美国次债危机,就是因为穆迪等信用等级评价机构调低了部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所引发的。这个全球的贸易结构说明,在现阶段,世界的最终需求是在美国,如果美国的贸易逆差被迫收窄,对东亚和欧洲来说,都是一种外部需求的紧缩。
向美国资本净流入的第三个大国际环流,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金融资产投资,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外汇收入,其主要来源是对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因此只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贸易顺差的放大,才有对美国金融资产投资数额的增加,但如果美国在居民储蓄率上升和来自欧、日方面的国际资本减少等变化发生后,贸易逆差必须被迫收窄,则发展中国家由于顺差收入减少,对美国的资本净投入也会随之减少。但是从目前看,欧洲金融市场的动荡已经基本平复,欧洲央行的救市行动也基本上停止了,而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还没有止歇,美联储还在进行较大规模的救市行动,所以如果美国次债危机进一步演化,还是很有可能导致国际资本在未来大规模流向欧洲。然而,在今天这个新全球化时代,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有着远较发达国家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可以用极低的成本生产商品,所以导致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大量外移,从而形成了发达国家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目前从资本项下净流入美国的国际资本主要有三个来源:一个是欧洲,一个是日本,一个就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所以次债危机目前还只是露出了冰山的一角,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要想在这场即将来临的国际经济危机中站稳脚跟,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启动内需的各项工作,因此宏观调控必须从目前的紧缩操控,随时准备转入放松。
次贷是给收入低、信誉差的人提供的消费信贷,为了吸引低收入人口用次贷买房,美国的金融机构把次贷门槛降得很低,例如允许九成按揭甚至是零首付,而且可以前三年不还本,甚至利息也可以少付。目前已经停止营业的次贷金融机构已经超过了50家,据说还有100多家也陷入了危机
但是,面对这样的一个市场,现在居然很少人来讨论中国股市是否存在泡沫了。当投资者涌入股市时,尽管当前是投资平民化的时代。500倍-1000倍的将近63只,100倍-500倍的大约479只,58倍-100倍的接近350只。市盈率是什么?是股票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市盈率为100倍,那么就是说明投资收益率为1%。除了听到这样的股市仍然还有上涨的空间,这样的股市还有多少因素会导致指数上涨之外,整个市场对股市有没有泡沫并不关心了,也不说这个股市存在不存在泡沫了。由于股市价格快速上涨,目前不少上市公司大非或小非的解禁,并非是要防止他们提前进入市场,而是要出台政策逼它们进入市场,否则这些上市公司都不愿意把自己手上的股票进入市场交易。
三是,当前股市正在改变中国企业的经营理念与赢利模式。一旦这种财富观成了社会的主导价值,它不仅会摧毁持有这些观念个人之财富,也会摧毁整个社会靠个人努力创造财富的价值观念,摧毁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
试想,当上市公司不是去努力生产好的产品,不是去认真地开辟市场创造财富,不是为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而是如何来进行所谓的资本运作或炒作股市时,那么整个上市公司的观念都完全变化了。亏损这2万英镑,以牛顿的当时社会地位也得是他十年的年薪。
按照广义的参股概念,业内人士测算目前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比例甚至可以达到60%-75%,这就意味着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股权结构复杂微妙的阶段。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任何一个政府职能部门都不愿意承担股市调整之责任。
是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四分之一。据中信证券的不完全统计,当前持股市值在1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达到179家,5亿元以上的达76家,10亿元以上的达37家。为什么?一则如果谁说股市有泡沫,立即会遭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攻击甚至于是人身攻击,因此,面对这样的疯狂,有谁会去劝说。因此,这样一个投资收益率水平,除非获得股票的交易收益,否则是没有投资者愿意进入这样的市场的。
一是,中国股市有没有泡沫?是结构性泡沫还是整体性泡沫?如果有泡沫这些泡沫是如何破灭?对于这些问题已经没有多少讨论之余地了。出台的政策本来是对市场有作用或有影响的,但就是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当出台一个政策时,都会出来说,这个政策与股市无关。
如果政府不能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中国股市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就会越来越大了。1720年4月20日,牛顿卖出了所持的英国南海公司股票,获利7000英镑,大概感觉到自己踏空的牛顿之后又买回南海股票,随着南海泡沫的破灭,牛顿以亏损2万英镑了局。
很简单,在既定的市场规则下,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各种利益关系平衡的场所,市场本来就是不同利益诉求的市场,但是当这个市场只有听到一种股市只能上涨声音而没有其他声音时,那么这个市场面临的风险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从已有半年报来看,今年上半年三大保险公司近80%以上的收益来自持股的收益。
可以说,目前股市中的国人这样的财富观,其对己、对社会、对市场都在积累巨大的潜在风险。但是,当前股市告诉国人的是,只要进入股市就能够大获其利,就能够一夜暴富。一旦市场的泡沫破灭,上市公司的所有问题都会暴露出来。一般来说,在我们所接受的现代及传统教育中,财富获得、财富增长无不是个人一点一点的劳动努力,一点一点的积累结果。
因为,从市盈率结构上看,以2006年度每股收益为基数,市盈率超过1000倍的接近49只,其中渝开发达到7382倍,位居榜首。结果是,当1929年世界经济全面出现衰退时,由于他的言论,不仅使他信誉扫地,而且也使他一生的财富化为乌有,最后这样一个大教授潦倒终身,借债度日。
面对这样一个市场,市场的铁律是谁也无法抗拒的,只好让其自生自灭了。从多个券商的研究报告看,市场规则对交叉持股不仅相当宽容,而且看成是一个价值重估的掘金机会。
二是既然股市的发展到了如此疯狂之地步,就如一个吸毒上了瘾的人一样,要想他不吸毒是不可能了。比如,政府对上市公司、上市规模、公司上市节奏的控制。